——记动科院孙少华老师及优秀毕业生吴慧光、曹忠红
学习要有刨根问底的求知欲
吴慧光,男,1999年就读于9001cc金沙以诚为本动物科学专业,2003年在此修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硕士,师从孙少华教授,2006年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4年5月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Camelid genomes reveal evolution and adaptation to desert environments “(骆驼科动物基因组揭示其进化和沙漠适应性),2015年前往奥地利维也纳兽医大学群体遗传学研究所主持并参加多项各类科研题目,发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数篇,授权专利2项。
吴慧光同学在大学期间就有区别于其他同学的特点,那就是刨根问底的求知欲,孙老师说,吴慧光一定要把遇到的所有问题搞清楚,同时还会跟老师们做交流,那种求知欲在现在学生们的身上是很少能看到的。同事,吴慧光具有发散性思维,在做研究时总是预想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孙少华老师说“他总是能想到其他同学想不到的,同时,在做实验和设计实验时也是最细心的。”吴慧光同学这次发表的论文选题,新颖是很关键的,同时又具有现实意义。对此,孙老师更是赞不绝口。
吴慧光近照
勤奋好学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曹忠红,女,1998年就读于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2002年在此修学动物繁殖育种专业硕士学位,师从孙少华教授。2012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发育生物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16年一月以共同第一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Sperm tsRNA contribute to intergenerational inheritance of an acquired metabolic disorder”的论文,该研究首次证实了精子tsRNA可以作为一种表现遗传载体来介导父代获得性代谢紊乱的跨代遗传。这一文章获得了Nature Reviews Genetics 等在内的6家杂志的报道。
曹忠红在做研究生时,自己完成了一种酶切位点的建立,当时孙少华教授在外出差,只能打电话远程操控。对于曹忠红能够独立完成,孙老师惊叹不已。在采访中,孙老师多次告诉我,曹忠红同学是他见过最能吃苦,最能坚持的学生,当时的科研条件艰苦但是她却一直坚持下去。在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上大学只为混文凭,越来越多的研究生选择容易的科目,像曹忠红这样的同学变得越来越难能可贵了。
曹忠红近照
广泛的兴趣是创新的源泉
“广泛的兴趣是创新的源泉”这是孙少华老师的座右铭,孙少华老师一直坚持认为学习一定要有兴趣才行。
孙少华老师,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7月本科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 1991年7月于河北农业大学获动物生产学硕士学位, 1999年7月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博士学位。曾任动物科学系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学术带头人。
孙少华老师喜欢营造开放性的课堂,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性思维,他经常鼓励同学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认为,要让学生为对学科产生兴趣,才能真正的走进这门学科。孙老师本人就有很多兴趣,比如书法,艺术摄影,古典音乐等等。除此之外,孙老师还对建筑感兴趣,它设计的牧场已经建成。同时,孙老师也是一位很严厉的老师,对学习要求严厉,对实验要求谨慎。对于孙老师教过的学生们来说,孙老师的指导对自己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也因此,孙老师成为了毕生最难忘的老师之一。
孙少华老师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