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攻坚目标,履行脱贫使命
全力以赴推进扶贫产业高质量发展
季晓明,满族,1994年入党,1995年于河北农业大学原畜牧兽医系毕业,曾任9101班班长、学生会主席,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省政府农业技术推广奖、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在保定市农业农村局工作。
脱贫攻坚以来,作为农业农村局产业扶贫办负责人,季晓明同志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为指导,把构建完善产业体系、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增加贫困群众产业收益作为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勇气、以前所未有的干劲和担当,推动保定产业扶贫上水平、当先锋。2016年—2018年主动申请到阜平县驻村帮扶,获“优秀队员”“先进驻村工作队”“阜平县荣誉县民”;2018年起负责全市产业扶贫工作,先后推出“全球减贫案例”“中国优秀扶贫案例”“精准扶贫典型案例”等模式机制在全国推广,产业扶贫办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先进集体”,个人记“大功”1次,三等功3次。
驻村帮扶两年间,积极帮助所驻村谋划脱贫产业、宣讲扶贫政策、落实帮扶措施。2016年,为木匠口村谋划实施蔬菜、林果等2个帮扶产业,争取塘坝建设、道路硬化、水利工程等项目3个,争取帮扶资金80多万元,工作队获年度“先进驻村帮扶工作队”,本人获“优秀队员”;2017年,作为工作队队长,争取各级、各相关部门支持,组织实施仿野生黑木耳种植、高山蔬菜种植示范、山区生态养鸡等帮扶项目3个,协调社会资源开展节日慰问、重点帮扶、健康义诊等公益活动4次,引进帮扶资金、物资等共计30余万元,再次获得优秀驻村工作队长,同时荣获阜平县荣誉县民称号。
以《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为遵循,指导贫困地区完善顶层设计。就培育主导产业、培强新型主体以及建设技术服务体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等多项工作进行全面谋划,先后组织制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农业特色扶贫产业覆盖三年行动计划》《产业扶贫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打出产业支持政策“组合拳”,推动产业扶贫扎实开展。目前,阜平食用菌、涞源肉鸡、顺平水果等特色产业已经成为省内国内知名的扶贫产业品牌。
市农业农村局作为产业扶贫牵头部门,在内设机构中专设产业扶贫办公室。作为负责人,积极组织协调产业扶贫工作专班成员单位,形成工作合力。22个县(市、区)相应组建产业扶贫工作专班,建立起市级层面抓统筹推进,县级“一个产业一套政策”,行业部门分类施策、定向倾斜的产业扶贫工作机制。组织召开产业扶贫现场会、观摩会、调度会等全市性会议,总结交流经验,安排部署任务。组建5个常设指导组,深入基层一线帮助解决困难,推动落实。2018年以来,全市累计承办省、国家产业扶贫现场会等4次,推出产业扶贫典型案例、全球减贫案例、全国优秀扶贫案例等40余个,居全省首位。
从光伏、旅游等6大产业抓落实,从乡村产业、技术服务、新型经营主体覆盖、贫困村产业带动4个体系抓成效,总结培树了“政府+驿站+龙头企业+基地+村级组织+贫困户”等15个产业扶贫带贫模式。2018年底率先实现了两个产业收益贫困户全覆盖。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善于抓关键、抓重点,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挖掘扶贫产业发展潜力、强化产业业态新活力方面下硬功夫,2020年6月底全市实现了2个以上高质量产业项目贫困户全覆盖。在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保定产业扶贫全部位于“好”的等次。
参与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创建工作,确定“六个一”模式,建设政府引导、专家参与、企业发展、群众受益的“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有效提升贫困地区传统产业科技含量、发展质量。“创新驿站”已经成为保定市脱贫攻坚的靓丽名片。自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支持建设50个创新驿站,100多项新技术、新成果率先在驿站转化落地,科技贡献率达到80%以上。累计开展技术培训600余次,4300余名农大学生参与实践,2万余名农技人员接受培训,3万余名农民掌握了新知识、新技能,30.27万贫困人口在“创新驿站”辐射带动下退出贫困。
在扶贫产业巨大支撑作用下,9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彻底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8个国定贫困县农业总产值由2015年168.0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32.75亿元,居民存款由2015年的773亿元增长到127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6307元增长到10253元,产业扶贫成为“五个一批”中带动脱贫人口最多的“一批”。这其中,季晓明同志发挥了关键的重要作用,也用行动和实效诠释着一名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人生价值也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得到了锻炼升华。